头条书屋【toutiaosh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在古代悠闲种田的日子》最新章节。
腊月十五,赶集日。
昨半夜雪又纷纷扬扬,早晨房门都被雪堵住,费老大劲才推开门,这会子雪厚到膝盖了。
本来大河还想去赶集,被一家人拦住。整个村都没人敢去赶集,雪厚路掩,全是山路,压根没法走。
要是上山时遇雪崩塌,人被掩埋,会丢性命的。
大河望雪兴叹,只好和父兄铲着门前雪。
雪实在厚,父兄四人皆铲得满身是汗,把门前雪堆得跟城墙一般厚。
韦氏和花姑继续做棉裤。
玉娘煮茶给大家喝,然后教大河做一副简易的象棋。
差不多弄清象棋规则后,大河不惦记赶集的事了,和大山、大树抢着下象棋。
大家都不会下棋,乱下一气,玉娘在旁提醒规则。一家人说说笑笑,又吵吵闹闹的。
郑老爹也看得津津有味,感觉下这种棋像带兵打仗,觉得很有意思。
大丫和石头也吵着要下棋,玉娘拿买的纸给他们姐弟俩做了一副“一网二象”,这棋特别简单,俩娃一学就会,玩起来连饭都不吃了。
往年若遇下雪,一家人就围着火坑你看着我,我瞧着你,很是枯燥无聊。
韦氏见玉娘教他们制棋、下棋,惹得一家子人入迷,感觉很有意思。
韦氏心情愉悦,边缝棉裤边唱小曲。
花姑也跟着一起哼,看来这小曲在这里颇流行。
可惜玉娘一句也听不懂,但那曲调一听就像山歌。韦氏一唱完,就要玉娘也唱一首。
玉娘还挺怀念以前的那些小情歌,便唱了一首现代流行歌曲,结果尴尬了,一家子人听时都那种表情看着她。
大河倒是配合,立马击掌,“好听,真好听!”
玉娘瞧他那模样,有点言不由衷的感觉。
其他人也只好跟着配合,点头说好听。这就不是有点言不由衷了,完全就是捧个场子。
玉娘见家人都一本正经说好听的样子,她都差点笑场。
花姑点头称好后,却又说得很直接,“玉娘,是不是县里人唱歌都像你这样带调子说话?”
呃,玉娘懂了,他们觉得自己唱歌就像说话。
韦氏说道:“你给我们唱你教的那首…那首什么笑吧,那首最好听。”
大河补道:“沧海一声笑。”
其实玉娘这首唱得很一般,音色不够浑厚,但大家特别喜欢听。
这一日没赶集,但窝在家说说唱唱,煮茶下棋,再做做针线活,也很不错。
但翌日就有事忙了,因为娥婆婆的孙子郑富贵要上族谱,还有好多娃要改族谱上的名字。
雪虽化了不少,但剩下的雪已然是冰。各家踩着冰互相搀扶着来到祠堂。
娥婆婆的儿子们早早在祠堂架起了篝火,给玉娘和四位长者备好了吃食与茶水。
只要有娃儿需改名,家里都来了几位男丁,也都给玉娘和四位长者备了吃食。
吉时一到,村长拿出一个包袱,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打开,最终呈现在玉娘面前的是一本发黄的、破得快要烂掉的族谱。
村长将族谱交到玉娘手里,玉娘真担心自己一不小心把这族谱给捏烂了,或是不小心掉地上碎成渣。
玉娘把族谱放在桌上,小心翻开页面,找到郑富贵他爹的名字,名字后面还用小字标明了第十八代。
大河在旁磨墨,玉娘提笔醮墨,在后面加上:其三子郑富贵(第十九代)。
村长在旁见玉娘写得端端正正,满意地直点头。
玉娘再找到那些要改名的郑老三、郑老六等名字,在旁标注:更名为郑本善,更名为郑子路等。
全都更了名,玉娘将族谱轻轻合上。
玉娘见这厚厚的一本族谱就剩最后一页纸,来年估摸着要换新册子了。但这本旧的若不好好保存,这山沟沟易潮湿发霉,真的会烂掉。
“族长,族谱破旧不堪,不经翻阅,咱们可以修补的。”
“啥?”村长惊中带喜,“这纸也能补?”
“可以用新纸涂上米汤,稍微烘烤一下纸质会变硬,再贴在族谱每页纸的背面就可以了。”
村长喜上眉梢,他可从来没想到还有这个好办法。“甚好甚好!待会儿就去俺家,咱们一起补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头条书屋】地址:toutiaoshuwu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