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头条书屋】地址:toutiaoshuwu.com
腊月二十五,太阳高照。气温虽低,有阳光洒照下来,也不觉得有多冷。
吃过巳饭,韦氏和郑老爹将昨夜泡好的黄豆搬上板车,打算去村口石磨那里磨黄豆。
出发前,韦氏将三个儿子、两个儿媳叫到跟前。
“今儿个二十五了,你们得给亲戚们送年礼去。”
韦氏将一个藤篮递给大山,“大山,这是你要送给你丈人家的。里面有上回从县里买来的白糖、白面和白米,还有一些干菜。”
韦氏再递给大山一个小陶罐,用绳子系紧罐口,将绳子往大山胳膊上一套。
“酒没装满,但也有一斤多,这可是存放三年多的杏花酒,你爹都没舍得喝。”
郑老爹再指着门外三篓子灰炭,“你们一人背一篓去。”
今年烧了那么些灰炭,各家分了不少,韦氏估摸着家里烧不完,便送一些给亲戚们。
今年比往年多送了白糖、白面和灰炭,一旁的花姑瞧着挺满意。
韦氏又递给大河一个篮子,白糖、白面和白米各两斤,与大山的那份一样多,就连干菜都是一样多的。
大河再拎上小陶罐,酒也是一斤多。外面的三篓灰炭,肯定也是同样的重量。
看来,昨夜里韦氏和郑老爹将这些年礼分拣称重,没少忙活。
不过韦氏将绑了腿的两只鸡递给玉娘,“你跟着大河一起回你表姑家,头一年不一样嘛,这年礼也要多给些,带两只鸡去。”
玉娘不经意地看了一眼花姑,怕她争多论少。
韦氏知道玉娘在想啥,“这些鸡是你教娃儿读书得来的,你娘家要的彩礼也少,这点年礼是你表姑家应该得的,花姑不会计较这些。”
韦氏都这么说了,花姑更不好意思争多论少,忙道:“是啊,要不是玉娘你会教娃儿读书,还教唱歌、下棋啥的,咱家哪能吃得上鸡肉和鸡蛋,这都是你的功劳。”
玉娘就大大方方地拎着两只鸡,不过她担心鸡会拉屎,还拉在她裤子上。
大河看似很懂玉娘的担心,伸手就将两只鸡拎了过去。玉娘也不好空着手,就将大河拎的小陶罐拿过来。
韦氏嘱咐道:“陶罐也都得带回来,家里罐子不够用。”
最后轮到大树了,韦氏没打算让他先去二姑家,她想今日打完豆腐,明日带着大树一起去。
“大树,你就先去你大姑家送年礼吧。”
韦氏给他递上的篮子,里面的东西要少一些,只有白糖、白面各一斤,也有两把干菜。
家里人可不担心这些送出后,过年家里没啥吃的,因为送礼出去,必能得到回礼。
韦氏忽然想起一事,“大山,叫你丈人一大家子大年初三过来吃饭。大河,叫你表姑家初……初五来吧。大树,你大姑家就初六来。你们要记得,叫他们全家人都过来吃,一人不落,免得到时候人没来齐,还得多跑一趟路。”
三个儿子齐声应道:“娘,晓得了。”
花姑带俩娃在家,其他人都要出发了。
大河肩背炭篓,左手拎藤篮,右手拎两只鸡。玉娘只拎着小陶罐。
玉娘见大河那模样,突然想起一首歌。“左手一只鸡,右手一只鸭,身上还背着个胖娃娃……”
只不过背的不是胖娃娃,而是一篓子炭。
玉娘忍住笑,紧跟在大河身后。
还未出村口,玉娘见公婆将板车停在石磨旁,先打水将石磨洗干净。
“大河,整个村就咱家要磨黄豆打豆腐?”
“应该有两三家吧,就数咱家种的黄豆多咧。每年都是腊月二十五打豆腐,其他人家估摸会晚点来磨豆。”
玉娘早在地窖里瞧见了,家里的黄豆有十斤左右,这都算多的?
“十斤黄豆能打多少斤豆腐呀?”
“三十斤吧。”
这下玉娘惊着了,“这么多?我还以为十斤豆顶多打出七八斤豆腐呢。”
大河得意地笑道:“看来也有你不懂的事呀。”
玉娘白他一眼,“我又不是神仙,不懂的东西可多了。”
“十斤豆不仅能打出三十斤豆腐,还能出好几斤豆渣,豆渣粑可好吃了。你瞧好吧,这几日早上咱家人都能吃上香喷喷的豆渣粑。”
玉娘可是头一回听说还有什么豆渣粑,还真惦记上了。
回贺家村的表姑家,有一个半时辰的路,翻山越岭的。不过玉娘已经习惯走山路了,接连走了一个时辰才打算歇歇脚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七零男主恶毒小妈,但躺赢》《替嫁多年后》《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》《大宣武圣》《重生八零: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》【桑舞阁】【追看书】【系统流小说】《又逢君》《高武纪元》
《在古代悠闲种田的日子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头条书屋toutiaoshuwu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