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《告全世界科学家书》的发表,李奇维再一次展现了他在科学领域的影响力。
以普朗克和伦琴为首的德国科学院,在文章发表的第二天,就与德国政府高层进行了交涉。
军方也派出了大佬参加。
虽然爱丁顿本身的事是一件小事,但是它代表的意义非比寻常。
一个弄巧成拙,说不定会得罪全世界的科学家。
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承受的后果。
德国虽然莽,但是又不傻,没必要因小失大,该谈判就谈判。
而且李奇维在文章中,没有评判任何一个国家,他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。
他甚至都认可科学家参与战争。
这一点,让无数人看到了一个坦坦荡荡的真君子。
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,完全不切实际的迂腐之人。
对此,各国政府也不会反感。
但是,李奇维的那句:如果我愿意,我有办法毁灭整个世界,还是被不少军方大佬们嘲笑。
“哈哈哈,布鲁斯·李教授的牛皮吹的真大。”
“就他那瘦弱的小身板,我手下随便一个兵都能打他十个。”
“哎呀,大科学家嘛,有点脾气是正常的。”
“他这是在恐吓我们这些当兵的呢。”
大佬们甚至还有闲心在吐槽。
因为在一战的早期,没有人预料到它会演变为世界级的战争。
最后是慢慢打出真火,双方都停不下来了。
军方大佬们认为李奇维说这句话,只不过就是想增加科学家的影响力而已。
根本目的就是给科学家优待而已。
没有人相信他真的能成为灭世大魔王。
因为现在威力最大的就是炸药,就算你能加大当量,又能加多少呢?
至于李奇维说的未来,大佬们就更不在意了,未来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。
普朗克等人与政府和军方的交涉足足持续了2个小时。
最后,德国终于同意放了爱丁顿一行人。
不过需要被俘虏的人,全部填写中立保证书。
一旦事后发现对方有参与战争的行为,德国政府将保留全部追责的权利,并强烈谴责。
对于这一条,爱丁顿等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。
因为他们是研究天文学的,就算搞武器研发,也用不着他们。
于是,爱丁顿等人就在俘虏营里写下了保证书。
查德威克被直接遣送回国。
德国另派出一队士兵,一直护送爱丁顿等人到达德俄的交界处。
他将横穿俄国广袤的领土,在日全食之前赶到克里米亚地区。
英国和俄国是同一阵营,所以爱丁顿可以畅通无阻,不用再担心被当成间谍给抓了。
爱丁顿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波澜。
先是李奇维公开发文,表达了科学家对于战争的看法。
紧接着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公开发文,认为科学家有选择中立的权利。
随后就是普朗克等德国科学家,秉持着对真理的尊重,请求政府放了爱丁顿。
普朗克这一高光行为,也被无数同行称赞。
“他是一个伟大的智者。”
“不愧是布鲁斯教授的老师,普朗克教授展现了他作为老一辈物理学家的责任感。”
“即便我和普朗克教授属于不同的阵营,但这不影响我尊重他的品格。”
“让战争的归战争,科学的归科学。”
爱丁顿虽然成功脱困,但是其中耗费了无数的人情和关系。
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么幸运,能得到科学第一人布鲁斯的帮助。
如果换个普通的科学家,境遇就完全不同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